325名大学教师不合格!高校扩招的副作用开始显现!

采编:hyt15  来源:音乐时光的娱乐  发布时间:2025-10-24 06:27:33 

大学讲台,现在正面临一场严重的“信任危机”!

日前,山西省教育厅公布了高校教师资格测试的结果,让人吃惊的是:有325名老师在“教育教学能力”这一关上没过去,淘汰率高达17%。也就是说,每6个大学老师里,就有1个人连基本的讲课能力都没达到。

这可不是普通的考试,而是当老师的“入场券”。


(资料图)

更让人担心的是,这些没拿到教师资格证的老师,其实早已经在讲台上讲课了。

再往深处想,这样的情况可能还只是“冰山一角”。

北京、武汉等地的教育部门最近也接连发文,强调教师资格必须严格把关,这无疑是在向高校发出警告:大学讲台,不能随便什么人都能站!

1.扩招背后的问题

高校扩招二十年,一些后遗症开始慢慢暴露出来。

从1999年开始的扩招,让中国高等教育在很短的时间里,从“精英教育”迈向了“大众教育”。

可学生数量上去了,教师队伍的建设却没跟上。不少高校为了应付师资不足,只能降低招聘门槛,或者让那些科研能力强、但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匆忙上讲台。

更值得反思的是,现在高校普遍存在“重科研、轻教学”的风气,这让问题变得更严重。在评职称、算绩效的时候,科研项目和论文发表往往占了很大比重,教学质量反而成了“软指标”。在这种导向下,很多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,上课反倒成了“兼职”。

2.谁在承担后果?

当教授们忙着跑项目、写论文,年轻老师又缺乏系统培训就被推上讲台,最后吃亏的,还是那些坐在教室里、渴望学到知识的学生。

在很多大学的课堂上,照本宣科、内容老旧、缺乏互动的情况比比皆是。学生满怀期待地来听课,却在枯燥的讲解中一点点失去学习的兴趣。

教师资格测试绝不是走形式,而是守住教育质量的底线。山西这次测试的结果告诉我们: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,真的不能再拖了。

3.怎么建立长效机制?

第一,必须把教学能力和职称评定真正挂钩。应该大大提高教学表现在评职称时的分量,让那些认真教课的教师,也能有好的发展和待遇。可以参考国外一些优秀大学的做法,设立“教学型教授”岗位,给擅长讲课的老师专门的晋升通道。

第二,严格执行新教师上岗门槛。所有新老师都要经过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和考核,包括课程设计、课堂管理、教学评价等等。可以建立“教学资格证”制度,哪怕是博士毕业,也得先拿到教学资格证,才能独立开课。

第三,建立长期的教学能力提升机制。定期组织教学基本功培训,多开展教学比赛、公开课、教学研讨这些活动。同时,建立教师教学档案,持续跟踪教学效果。对那些长期教学评价不达标的老师,应该安排离岗培训。

4.重新认识教学的价值

是时候让“会讲课”重新成为大学老师的核心能力了。大学之所以是大学,不在大楼多高,而在有没有真正的大师。而这里说的大师,不仅要有深厚的学问,更要有能够启发学生的教学艺术。

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。在推进“双一流”建设的今天,我们必须清楚:一流的科研必须有一流的教学来支撑。任何轻视教学的做法,都是在动摇高等教育的根基。

这次教师资格测试的高淘汰率,既是一次警告,也是一次机会。只有让教学重新得到应有的尊重,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!

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?

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
关键词: 教学 扩招 高校 大学教师 教育部党组会议

关闭